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史资料

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

http://www.ybhgdq.com 来源: 日期:2007-3-21 17:14:00

   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它的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,是老子和庄子的思想(先秦哲学老庄的道家思想)。
道教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,派系繁多,宋元之后基本分为两大派,一为正一派,一为全真派。
正一派,主要崇拜鬼神,以画符念咒、镇妖除灾、祈福禳灾、超度亡魂为旨趣;全真派则排斥画符,念咒、倡导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,注重“识心见性”内修真功。全真道是唐宋之后最大的道教派系,其思想受到佛教和佛学的影响,居观道士的日常活动是修养、方术、功课和朝山进香。
道教派系虽多,但其最基本的信仰是“道”。此“道”由其奉为经典的《老子》而来,只是道教徒们所理解的“道”是从宗教角度去解释《老子》的“道”,说它是“造化之根,神明之本,天地之元”,并赋予它神秘的色彩,把它描绘成“灵而有性”的“神异之物”,把老子《道德经》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衍变为“洪元、混元、太初”三个世纪,再一进步衍化为三清尊神(玉清、上清、太清,即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)。因此,道教就从信仰“道”演化为遵奉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、道德天尊等三位尊神。三清山山名的“三清”二字就是源于这三位尊神。
道教的一个基本的教义就是认为通过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,与“道”合一。与“道”合一则可以成神仙,不但灵魂常在,而且肉体永生。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,则各派又有不同的理解,不同的方式。
道教传入上饶历史悠久,约有1800余年。始于东汉而鼎盛于唐宋。东汉延康元年(220),吴丹真人在余干县李梅岭结庐修炼。三国时吴黄龙、赤乌间(232—245),葛玄在弋阳县捣药山居住传道。西晋咸宁二年,王遥在鄱阳县鄱阳镇景德寺巷建造了第一座道玄庙观,授徒传道。东晋升平年间(357—361),葛洪先后到德兴妙元观凿井炼丹传道,后到上饶县灵山葛仙峰结庐传道,,又到玉山县传道。正一派教祖张天师(张道陵)于东汉建武三十年(54)至元和年间(84—86)与弟子王长至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,相传丹见龙虎现,山因以名之,龙虎山便成了道教正一派发祥地。以后,相继传入上饶、弋阳、铅山、玉山、广丰、横峰、余干、德兴、鄱阳、万年、婺源诸县,继而传遍全国。
唐宋时代,由于朝廷的尊崇道教而受到重视、发展,道人地位提高,受封者增多,道观的建设也增多。据唐《六典》卷记载,唐朝全国宫观共1687所。上饶共有176所(含上饶、铅山、德兴、余干、鄱阳、婺源6县)。元代以后,由于教派纷争,明清朝廷对道教的贬抑,加之有的道徒信仰不坚定,而日渐衰微,到民国时跌入最低谷。道徒们有的改道归佛,有的还俗为民,余下的则多为年老体弱者。建国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后,党和国家对道教给予了关怀,政治清明,信仰自由,道观寺院得到了合理的整治和规范管理,活动得以健康地进行。
本地著名的道观寺院,有铅山的葛仙祠、德兴的妙元观、三清山的三清宫、鄱阳的仙坛观。居观道士不多,但民间群众进山朝拜者甚多,特别是自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后,因这些地方风光秀美,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,纷至沓来,络绎不绝。
道教没有佛教那样虚玄高深的理论,而是含有较多的中国传统宗教和文化成分,所以鲁迅先生说过:“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,以此读史,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。”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现象都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,比如,古代的原始化学、古代的医学、古代的文艺学,还有民间的祭祀、社会风俗等,懂得了道教,研究起来就方便得多。所以,在一定程度上说,不懂得中国道教,就不懂得中国古代的文化。 

责任编辑:单飞

相关文章